![](/Theme/cn/img/d6f2d9_14x14.png)
![](/Theme/cn/img/f04f25_18x14.png)
虽然采购工作细分为多种类型,如寻源采购(Procurement)和订单采购(Buyer)、供应商开发工程师(SDE)和供应商质量工程师(SQE)等,但总体来说,采购主要与企业的外部供应商打交道,涉及以下方面:
1. 选择供应商:决定合作的价格、商务条款和供应商(成本)。
2. 管理供应商供应:确保在规定时间(交付)内提供合格的产品(质量)。
对于如何考核采购部和采购人员,这是企业和老板们常谈的话题。多数企业和老板认为考核无非是砍价节省成本、催货保证交付、验货确保质量。
然而,实际情况表明,在采购部和采购人员的绩效考核上,常见的问题包括:
1. 老板对采购总监不满意,认为自己才是砍价能手。
2. 采购部汇报部门绩效时,计划、物流和销售部门质疑其真实性。
3. 采购人员常感到委屈,认为他人不理解其工作。
排除采购人员自身能力和态度的问题,假设采购部门已非常勤奋努力,而老板和其他部门也都运作正常,这些不正常现象主要是由于采购人员KPI设计不合理或不准确导致的。
根据业内经验,除去无法量化的定性指标(如腐败等),建议设计以下量化指标:
考虑到各企业的成熟度(包括对指标的认知能力、数据捕捉能力、持续改进能力),大多数企业对采购都有的KPI指标为:
1. 成本节约
2. 及时交付率
3. 质量合格率
这些指标的意义无需多言,采购人员一般都十分熟悉。尽管及时交付率的计算可能存在困难,但这一指标在传统上仍被高度重视。
少数企业对采购还设置以下KPI指标:
1. 成本避免
2. 付款周期
3. 其他供应商数量相关指标
特别提到付款周期,大企业通常在合同签订时强制规定付款周期在60天到90天之间;小企业则根据老板的意愿和与供应商的议价情况随机决定。无论是否强制规定,在实际执行中总会有偏差(如加急付款)。准确计算每个供应商的应付账款周期,是督促采购人员持续改进绩效的前提。
极少数企业对采购设置以下KPI指标:
1. 灵活交付率
2. 实际交付提前期
灵活交付率考验供应商的柔性支持能力。采购人员应认识到这是一种正常现象,而不是仅仅抱怨计划不准或销售不靠谱。数字上反映供应商在特殊情况下的支持程度。
实际交付提前期的缩短,有助于节省企业的补货提前期,从而对库存降低做出贡献。大多数企业提到这一指标,但往往流于形式,由采购人员自由发挥。此外,考核该指标时,各种特殊因素(如要求交付时间长于供应商标准时间、推迟交付等)的计算方法常常是一笔糊涂账。
总体来说,上述指标体系中,除了成本避免(cost avoidance)和其他供应商数量指标外,都是采购人员必须掌握并深刻理解的指标。
深入理解和运用上述四类指标,可以帮助采购人员:
1. 全面管理供应商,让内部各职能部门都满意,而不是顾此失彼。
2. 在价格无法压低时,通过缩短交期、提升交付和灵活度要求供应商妥协。
3. 将全面成本管理(TCO)从口号变为现实。
4. 从砍价能手成长为真正的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