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gbujian_1.jpg lingbujian_1.jpg](\upload\jpg\202401\lingbujian_1.jpg)
“两周前,在与一家主流电动汽车企业的高层共进午餐时,对方表示要在东欧设厂。我直接回应:‘这是好消息,京西已经在那边等着你了。’” 近日,京西集团全球CEO郑洁亮在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时这样说。据了解,京西集团在欧洲设有3座工厂和2座研发中心,其中在波兰各有一座工厂和研发中心。仅仅3个月前,该集团赢得了价值16亿元的欧洲订单,其中的1-Box产品是由中国团队本土研发和生产的。这反映了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的努力。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达956.88亿美元;而今年1到8月,这一数字就达到了585.63亿美元。中国贸促会机械行业分会会长周卫东表示,零部件企业的国际化对汽车产业至关重要。国内市场已经进入存量竞争,企业需要新的增量。开拓海外市场是必然选择。同时,全球汽车产业链正在重新配置,这有助于国内企业进入跨国公司的采购链。
今年8月,京西集团成功争得了欧洲知名汽车企业的1-Box和2-Box线控制动系统订单,总金额高达16亿元人民币。这是京西集团自德尔福时代以来的百年历史中,首次将控制制动产品销售到欧洲市场。
京西集团高级工程经理和该项目负责人吴剑,在采访中说:“此次欧洲订单主要产品为1-Box线控制动系统,是由我们中国技术团队在中国本土研发的。”他进一步表示,1-Box线控系统的优势在于不使用传统的液压系统,从而显著减小了体积,更加集约化。
吴剑还补充说,1-Box产品的研发周期为两年,明年季度将首次在中国投入使用,并从2025年开始向全球推广。欧洲订单也将在2025年开始量产交付。“该产品的所有零部件、软硬件开发、安全验证、生产制造等供应链环节全部在中国完成。”同时,京西集团在国内研发的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已经从今年第三季度开始装备于北美主流汽车厂商的新车型,使国内制动产品成功重返北美主流汽车市场。为什么欧美车企现在开始采用中国本土开发的产品?郑洁亮认为,一是京西集团拥有百年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二是集团的2-Box产品已经被用于全球最快的电动超跑上,1-Box产品是在2-Box的基础上开发的,采用了许多经过验证的工作方法;三是京西集团在欧洲已经与该车企客户在悬架方面有所合作,为赢得线控制动系统订单铺平了道路。除了传统汽车零部件,“中国制造”的动力电池同样在欧美市场热销。今年10月,蜂巢能源赢得了宝马160GWh订单中约90GWh的供应合同,为其电动化战略的实施提供支持。而亿纬锂能也在今年不断获得大额订单,包括与美国头部储能集成企业Powin签订的10GWh供货协议,以及与美国客户ABS签订的供货协议。10月中旬,国轩高科宣布计划在美国伊利诺伊州投资147亿元建设锂电池生产线项目。半个月后,该公司再次前往美国,宣布拟在密歇根州建设电池正负极材料项目,计划总投资额为23.64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国轩高科在9月份已经在德国哥廷根投产了首条电池生产线,这也是该公司在海外的座电池工厂。哥廷根工厂的总产能规划为20 GWh,预计将在四个阶段完成。一旦全部建成,该工厂有望实现20亿欧元(约合155亿元人民币)的年产值。随着电池包产线的启用和运营,国轩高科已经在欧洲实现了本地化生产和供应。据国轩高科国际业务板块首席运营官兼德国国轩总经理Peter Willemsen介绍,哥廷根工厂从10月开始向欧洲客户供货,预计到2024年年中工厂实际产能可以达到5 GWh。为什么零部件公司热衷于在海外建厂呢?这是因为这是汽车零部件企业拓展市场的“底气”。以京西集团为例,其在欧洲设有3座工厂和2座研发中心,同时在美国和墨西哥也分别拥有2座工厂和2座研发中心。郑洁亮表示,汽车工业需要及时供货,反应速度要快。一般来说,不太可能横跨大陆或洲际供货,因为这样做风险很高,库存压力会很大,客户的反应速度也会变慢。因此,每个大区的工厂都专注为当地市场提供服务。均胜电子在12年前就开始了全球化布局,如今已经成为一家全球性汽车零部件巨头,其海外业务营收在今年前三季度已经占比超过70%。公司表示,全球化布局带来的竞争优势明显,一方面,率先在全球市场占据优势可以根据不同国家本地市场客户需求,更加迅速地做出反应和决策,提供创新产品以满足差异化需求;另一方面,全球化布局的先发优势对公司的业绩和利润推动起到了积极作用,包括供应链跨区域优化、运输成本优势,同时还能避免地缘政治引起的供应链风险。
作为汽车产业的龙头,特斯拉对零部件企业具有天然的吸引力。据了解,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已经在上海、苏州、宁波、南通等长三角地区形成了汇聚电池、汽车芯片、自动驾驶系统、汽车内饰、精密加工等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全生态链,还打通了全国汽车产业链市场。如今,这一模式即将在墨西哥复制。2023年3月,特斯拉宣布将在墨西哥新莱昂州建立汽车工厂。而在此之前,特斯拉产业链的中国伙伴已经有所布局或有意向在墨西哥建厂,其中包括宁德时代、拓普集团、东山精密、三花智控、模塑科技和旭升集团等20多家厂家。墨西哥新莱昂州州长塞缪尔·加西亚(Samuel Garcia)在上海之行期间曾表示,特斯拉的两家中国供应商将在墨西哥北部新莱昂州投资近10亿美元(约合73亿元人民币)。拓普集团是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轻量化底盘等零部件的核心供应商之一。早在去年9月,拓普集团就宣布将在新莱昂州设立全资子公司并投资建厂。公司表示,为了获取更多订单,向战略客户提供更有力的支持,他们计划在墨西哥新设全资子公司——拓普集团墨西哥有限公司,并投资建厂,预计总投资额不超过2亿美元(约合14.6亿元人民币)。去年9月,作为特斯拉磁钢供应商的金力永磁也宣布计划在墨西哥新莱昂州蒙特雷市投资约1亿美元,建设废旧磁钢综合利用项目,计划建设期为3年。此外,7月15日,特斯拉铝合金精密压铸件供应商爱柯迪也宣布计划定增12亿元,主要用于在墨西哥生产新能源汽车结构件及三电系统零部件,以扩张北美市场份额、完善海外新能源汽车产业供应体系。东方证券研报在分析时指出,随着零部件公司对海外工厂进行协同优化、销售规模提升后规模效应和本土化供货优势逐步显现,预计海外工厂将在投产后逐步实现盈利能力提升。墨西哥建厂有助于国内零部件企业更有可能进入Cybertruck和北美车企其他新能源车型的配套体系,成为全球化配套零部件企业。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车视界,原标题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出海记”》。本文仅作为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